不要妄圖控制孩子
2018-01-26 來自: 河北勇振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(shù):851
在孩子心目中有些家長的形象就是“警察”。有的家庭里家長的話就是法律,家長的命令就得絕對服從。這樣的家庭必然出現(xiàn)親子溝通的障礙,問卷調(diào)查,在孩子心目中,家長的形象是警察的占34%,家長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密切監(jiān)視,指孩子所到之處,必有家長的蹤影。這種“嚴防死守”的戰(zhàn)略,居高臨下控制孩子的方法,到了孩子青春期時便會屢屢失效,那時,家長為親子溝通問題而產(chǎn)生的困惑,會變得難以解決。也許父母沒有錯,他們只是為了孩子好,可是孩子卻非常反感。這種做法容易在孩子心中形成陰影,造成孩子的反叛情緒,嚴重地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。孩子會變得消極、缺乏責任心,難以自立。

一個中學生說:“現(xiàn)在是房子越來越大,心靈的空間越來越小?!焙⒆诱f:“父母對我的管束我可以理解,但他們太過分了!在他們眼里,我永遠都需要拴在他們身邊,就像關(guān)在感情的牢籠里一樣。”孩子說:“我不需要他們控制。他們可以把命令變成一個建議提給我,就像朋友之間友善的幫助一樣,留給我一些選擇的余地,而不應(yīng)該操縱一切大權(quán),對我指手畫腳,控制得死死的?!币粋€孩子說:“媽媽死掉就好了,她死了我就自由了!”可見控制對親子關(guān)系的危害有多么大。

家長應(yīng)該知道,孩子也是一個有靈魂、有思考、有見解的堂堂正正的人,他們,是一個個有自尊、有獨立人格的“人”。孩子有自己的需求、情感、情緒,是一個有自己的生活圈子、有血有肉的、活生生的“人”。家長必須轉(zhuǎn)變觀念,放下架子,以平等的態(tài)度對待這樣一個“人”。
父母對孩子要管理但不要控制。這樣才能與孩子進行溝通。研究表明被控制太死的孩子往往變得內(nèi)向,他們逐漸封閉自己甚至對社會產(chǎn)生敵意。因此,專家們普遍認為,擴大孩子們的自由活動空間,向他們提供可選擇的“大菜單”,是培養(yǎng)孩子興趣、發(fā)展個性和開發(fā)智力的有效途徑。

當今的社會,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非常獨立的個體,所以,我們就應(yīng)該為孩子創(chuàng)造獨立、自主的生活方式。如果孩子從小就操縱于父母手中,那么走向社會以后,又怎能適應(yīng)呢?孩子總會走出家門獨立去面對社會,只有在社會生活中,孩子才會成熟。即使孩子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,那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筆財富。否則,一旦孩子大了還不能自立,就會帶來更復(fù)雜的家庭矛盾。所以,家長要認識到一孩子大了,該放手時且放手。家長一定不要控制孩子,而要引導孩子。

當然,所謂的不控制,不是一點都不控制,不是大撒把。放任的家長是不負責任的家長。放任的教育是最危險的教育。我們可以讓孩子劃船、升帆,就是不許孩子跳海。這個尺度一定要掌握好。
